西路軍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。西路軍的英雄事跡感天動地,西路軍精神永垂不朽!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前進,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更需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傳承發揚西路軍的奮斗精神,把西路軍壯懷激烈、英勇獻身、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化作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。今天,讓我們走進古浪戰役紀念館,追憶歷史,緬懷先烈,以英雄之光燭照前行。
古浪戰役紀念館
古浪戰役紀念館位于武威市古浪縣城西南角,這里綠蔭環繞、松柏挺拔。進入龍泉公園大門,經過紅軍飲馬湖,穿過紅色文化長廊,在寬闊的緬懷廣場上遠遠望去,紅軍西路軍紀念碑高高聳立,在翠綠的松柏掩映中更顯得莊嚴肅穆。
登上81級大理石臺階,瞻仰烈士紀念碑,碑前擺滿了花籃,“古峽千秋碧血丹青凝史冊,雄關萬代英烈浩氣貫蒼穹”的花籃挽聯格外醒目,仿佛向人們述說著當年紅9軍血戰古浪的一段歷史。
紅軍西路軍烈士陵園
紅軍西路軍9軍烈士墓
矗立在眼前的這座紀念碑,高19.36米,寓意著這場戰事發生于1936年。紀念碑整體造型由紅色的步槍、黑色的長矛和白色的刺刀組成,碑上鐫刻著“紅軍西路軍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”15個鎏金大字,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書。在紀念碑后面是“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九軍烈士墓”,這里安葬著當年在古浪戰役中犧牲的2000多名紅軍將士的遺骸。
古浪戰役紀念館位于烈士陵園對面。這座新紀念館于2015年建成開放,整個紀念館分三層結構,主展區為地上兩層,以“西風烈·戰旗紅”為主題,由序廳和揮師進河西、組成西路軍、突圍干柴洼、阻擊橫梁山、血戰古浪城、血染戰旗紅、丹心昭日月、浩氣永長存8個部分33個單元及尾廳組成,通過圖片、文獻、電文、地圖、油畫、雕塑、視頻以及大量紅軍時期的文物和實物,按歷史脈絡,以全面豐富的展陳內容及新穎獨特的展陳方式,向人們全景式生動展示了紅9軍在古浪境內的戰斗歷史,以及紅軍西路軍不畏艱險、浴血河西的悲壯史詩。
紅軍西路軍將士群雕
走進古浪戰役紀念館內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廳兩側河西走廊綿延起伏的祁連山脈浮雕,正面是身陷敵人圍追堵截中的西路軍將士視死如歸、浴血奮戰的群雕,雕塑后面的油畫表現了暮色沉沉的荒野上,野蠻、兇殘、驕橫的馬家軍正驅馬揮刀而來。序廳中播放著藝術家創作的《壯懷千秋》聲光電音效,隨著低沉的鐘聲響起,深情、悲壯的配樂與解說,四周燈光剎那間明暗交替,戰馬嘶鳴,槍炮聲不斷響起,一座座活靈活現的雕塑表現了一個個血氣方剛、英勇無畏的紅軍西路軍戰士在高舉的戰旗下挺身而出、奮勇向前。他們機智地和敵人周旋,英勇地和敵人搏斗,將每一塊血肉、每一滴鮮血都交付于戰爭的勝利,交付于民族的解放。
紀念館展廳一角
在紀念館主展廳,兩三米寬的走廊里,或長或短的文字、或大或小的地圖、或彩色或黑白的照片、或對比或統計的表格,將兩邊的展墻布置得滿滿當當,從序言開始,將人們帶進當年紅軍西路軍強渡黃河、征戰河西走廊的歷程。
紀念館展品
紀念館的第一部分主要展示了紅四方面軍奉中央和軍委命令于1936年10月24日晚在靖遠虎豹口強渡黃河,在“配合一方面軍奪取寧夏”“打通國際路線”的口號鼓舞下,激戰大拉牌、一條山等地取得了驕人戰績。但由于敵胡宗南部接通寧夏、“二馬”援兵的到來等不利因素,寧夏戰役無法執行,過河部隊制定了《平大古涼戰役計劃》報中央批準,分左右兩翼向西開拔,進入古浪。
紀念館展品
第二部分展示了1936年11月11日,紅30軍和總部在古浪大靖行軍時接到電令正式組建西路軍。中央及軍委根據紅四方面軍總部的請求,批準渡過黃河部隊組成紅軍西路軍,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,領導黨政軍工作。有5位常委、6位委員共11人組成,其中陳昌浩任主席兼政委,徐向前任副主席兼總指揮,王樹聲任副總指揮。從此,紅軍西路軍踏上了征戰河西走廊,打通國際路線的艱苦征程。
雕塑《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成員》
第三、四部分則情景再現了左翼紅9軍,取道南部山路到干柴洼,遭遇馬家軍三面圍攻和空中3架飛機助戰、步騎合圍的困境,英勇奮戰、浴血突圍的歷史場景。紅9軍在娘娘廟嶺和山城屲等地與敵人激戰兩天,打退敵人多次猛攻。消滅敵人100余名,自身傷亡200多人,紅軍連夜突圍向橫梁山轉進。為了給紅軍西路軍總部和兄弟部隊贏得寶貴的西進時間,11月12日至14日,英勇善戰的紅9軍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,利用橫梁山復雜的地形,發揮山地戰、隘路戰、夜戰的特長,數次將國民黨馬步芳部三個騎兵旅擊退,消滅敵人400余人,取得紅軍西路軍西進途中一次較大的勝利。
紀念館展品
第五部分主要展示了左翼紅9軍為了達到從戰略上調動敵人、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目的,按照《平大古涼戰役計劃》部署,進占古浪城以遲滯敵人,與數倍之敵拼死搏殺三晝夜,斃敵2000多人,自身亦傷亡十分慘重。軍長孫玉清、政委陳海松受傷,軍參謀長陳伯稚及軍師團級將士犧牲達2000余人,在30軍268團接應下連夜撤離古浪,向兄弟部隊靠攏。
第六部分用文獻、油畫、雕塑、地圖及視頻等,主要展示了紅軍西路軍堅守永昌、山丹,苦戰臨澤、喋血高臺,從倪家營子突圍到肅南石窩山召開最后一次軍政委員會會議,成立紅軍西路軍工作委員會,輾轉祁連山從不同方向突圍,由李卓然、李先念率領的西行支隊最終進抵星星峽的戰斗場景。
油畫《干柴洼之戰》
第七部分展示的主要內容是除喋血河西的將士外,有一批紅軍將士重新回到了黨的懷抱、回到了革命隊伍,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。
油畫《親緣》
第八部分的主題:硝煙散盡,歷史已經遠去。紅軍西路軍在河西的軍事行動雖然失敗了,但是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,用血肉之軀執行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的戰略部署,策應河東紅軍和東北軍、西北軍的軍事行動,在配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、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方面,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?;仡櫮嵌伪瘔褮v程,紅軍西路軍將士對黨和革命的赤膽忠心,百折不撓、矢志不渝的革命氣節,以及不怕艱險的頑強毅力和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,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最為慘烈的悲壯篇章。
在古浪戰役紀念館里,除了豐富的文物藏品、史料展出之外,展廳中還有大量的雕塑、油畫等系列作品蘊藏著許多革命故事。
古浪戰役紀念館王凱供稿
(武威文體廣電旅游)